今年有这样的整体社会一个风气的提出和改善,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件蛮好的事情。
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再行动。《新闻1+1》今日关注:今年过节不敢收礼!
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1+1》。明天就是中秋节,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按照以往的经验,每年到了这样一个时间段,都是各大城市交通最拥挤的时候,在滚滚的车流里边,有的是过节送礼的这种刚需。我们分析这种刚需,这里面既有亲朋好友之间在传统节日的时候,这种互送礼物的一种正常的人情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有些人用公款去走动、去打点这样的一种行为,今天我们的节目关注的就是后者。
太堵了,堵的我都走不动,对,我们是打出租车过来的,平时就60多块钱,今天花了接近80块钱吧。
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各大城市的晚高峰交通拥堵不出所料。然而在这长长的车流里,2013年的中秋节,公众似乎还是感觉到了一些变化。
以前一到逢年过节,各地进京的车确实很多,从车牌子上都能看出来,都是在送礼。
你从这边就能看出来,这边有收卡的,一般的收卡的很少了,今年不好收了应该是。
在一些单位的门前,在酒店、在商场,甚至就在这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北京的一些市民和记者说,往年大包小包奔波送礼的景象,今年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更为直接地反映来自月饼市场。9月6日,在南宁古城路,距离中秋节还有两个星期,几个正在营业的铺面生意有些冷清,而在去年,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这里沿街的月饼销售摊点就慢慢的开始热闹,各大月饼厂商甚至纷纷圈地,整条古城路俨然成了月饼一条街。一年时间,冷热两重天的原因何在?一家品牌月饼厂家直销店的负责人坦言,中央纠正,禁止公款送月饼,这对今年的月饼销售影响明显。
减少的还有往年月饼包装里丰富的随包礼品。在广西南宁的这家酒店月饼销售点,红酒、茶叶,也已经从礼盒里消失不见。
而严查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在中秋节之前,就已经向全社会发消息,而这样的行动,不仅影响到了今年的月饼市场,也影响到了快递行业。
在广州,往年月饼邮寄的火热景象也在大幅度减少,并且广州多家快递公司都表示,今年,月饼邮寄的绝对主力,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大宗月饼邮寄基本上没有了,目前来邮寄月饼的大多以散客为主。
以往我们的滋补品都是高端的虫草等,比较好销,今年是汤料价格相对较实惠,市民平时用到的商品销售非常火。
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再行动。今天在监察部网站首页,严查中秋节各种送礼风仍然是重点。而在坚决刹住“两节”,也就是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专题页面,除了各地多种措施,强化监督检查的介绍外,还公布了举报电话,欢迎广大群众对违反规定的有关行为进行举报。
在这个中秋节,月饼市场还有大闸蟹市场发生的这种市场的变化,是最能体现出这个节日和以往的普通。其实我们如果汇总一下媒体的标题,也可以发现这样的变化。我们里看一下,有的媒体是这样说的,“中秋不再成送礼节,多数单位取消福利,发放月饼”、“禁奢令使大闸蟹退黄金甲,公款消费曾占额三成”、“阳澄湖大闸蟹开捕,但是蟹农尚未收到公费订单”等等等等。
其实从媒体的标题看到,这些支持这么做的后面的就是中央的严厉的禁令。而且我们注意到,在过去的两周,中央是三涉及到不许在节日期间公款吃喝和送礼的规定。我们的角度来看一下,在9月3日的时候,四个“严禁”,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严禁用公款安排旅游、健身和高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用各种名义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这是9月3日。我们再看,媒体的报道,新华社的报道,8月21日的时候,曾经讲过,就是常委会日前曾经召开会议强调,说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前面还有一句话,“纠正必须要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
好了,在中央这样三令五申态度严厉的支持下,那么我们注意到,民众的态度却显示出一种,应该说是一种微妙的一种变化。怎么说呢?我们不妨来看这样的一个民调,我们的角度来看这是人民网联合清研咨询、优数咨询的调查。说,你估计你所在的单位,今年两节是否会有公款送礼的现象?我们看,39%的人说会有,但是较往年少很多;34%的人说会有,和往年差不多;16%的人说会有,比往年更严重;其他的人说不了解,或者不会有。
那好了,既然中央三令五申,态度坚决,为什么民众却反映了这样的一种态度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明晚七点,一轮圆月,谁不喜欢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中秋节呢,究竟是什么,让这一块小小的月饼变得如此的沉重,最终变成了社会大众观察腐败的一个线年中秋,月饼、廉政,来自中央的禁令越发严厉,但是总有一些人还是改不了自己的恶习。
中秋前夕,记者在一些城市的高档酒店还是发现了豪华月饼,12块月饼售价1898元,外包装、内包装都十分奢华,甚至每块月饼上还放着一小根虫草。
还有一些礼盒,里面不单单只是月饼,红酒、巧克力、茶叶、橄榄油,让月饼成了配角。像这样的礼盒,装一瓶红酒1688元,装一瓶白酒售价2388元。记者看出一些顾客所幸不买月饼,只买包装礼盒。
单位、公司购买高档月饼礼盒,开发票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在这个环节,记者走访多家商场超市后发现,开出一张可以入账报销的发票并不难。
有需求、有冲动,市场就会找到各种变通手段。在中央政策高压下,一些人还是喜欢寻找替代方案。一家企业礼单暴露的秘密,这是今天来自人民日报的报道,禁令之下,公款送礼现象并未绝迹。报道称,记者辗转拿到了一家知名家电企业2013年中秋客户关系维护计划。在该计划中,送礼范围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涉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5个区域,总计人数360人。其中仅某一个机构部门就需要送出280多份礼物,而且礼单将维护等级,细分为A、B、C、D、E五个档次,礼品也各有不同。从月饼到三、五千元的消费卡,再到红酒、高配置手机,送礼的民营企业主向记者尴尬表示,虽有禁令,但也需要打点相关政府部门和老客户。
看过这个短片,可能就能够部分地回答,为什么在刚才的民调中,一些民众会有那样的担心。那么我们看,名面上是不可以送这些礼了,但是很多送礼的人是变换了一种方式。比如说我们看有三种我们收集到的,一种叫穿上“隐身衣”,刚才短片中也提到了,当买月饼的时候,天价月饼还是有的,比如可以开办公用品、会议费这样的发票。再有一种是变为地下党,这是一种新现象,因为现在随网络还有快递的兴起,送礼和接礼的人能不用面对面的接触,这种应该说是比较难发现。另外一种就是化整为零,一万块钱的购物卡,要实名登记,但是如果我变通一下,我变成十张一千块钱的,那不就照样可以了吗。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一下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监察学会的李成言副会长。李教授您看,你看,刚才我们也说了,中央在三令五申,说不许这样做、不许这样做,但是还是有变通的方式,那您怎么看这种其实已经是人们意料之中的变通?
对,我认为这个现象已经延续了这么多年,我觉得这里边,可能有多种原因。不管是企业也好,还是个人也好,可能这里边他考虑的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需要,多少年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有的是好习惯,这样的一个惯性在发挥。还有一种坏习惯也是惯性很强,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到了年节,就要送礼的这么一个风气,这么一种文化,到了节假日,不送给你和自己部门的利益相关的人,好像心里就不踏实,所以就形成了一些人,害怕过节的一种心态。送不是,不送也不是,这就是一种不良的送礼文化,所以就造成了这样一些状况。到了年节,他就想要送还是不送,就在一个纠结的过程中来度过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在社会当中呈现了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不好的现象,我们一定要通过一些手段,一些办法,尤其是通过我们的中央政府下了政策,逐渐地去改变这个局面,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我们也要看到,也有中央的政策,在各级部门执行力上执行的不到位的问题,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习惯化的这种惯性的不执行政策的行为,就会造成我们的政策执行力的弱化,甚至是政策终止,这样中央政府权威就被挑战,所以这样一些问题都是很严重的。因为一旦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管理基础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不管是企业个人,还是我们的官员,都出现这样一些送礼收礼的不正的文化、不良的文化,我们能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好,谢谢李教授,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刚才我们提到了“变通”这样一个词,变通变通,只要你能变就能通,因为它能通,所以才去变,那问题就来了,怎么让它怎么变都不通,我们继续往下看。
那么跑腿儿公司送礼,已然成为今年严打风之下更为隐蔽的方式。甚至电子礼品卡也开始攻城掠地,一个账户一个密码,就可以把收送过程变得更神不知鬼不觉。但是这个秋天,送礼现象因为中央的三令五申,的确开始大幅收敛。
是感受到了整个大公司的变化。我身边有个人,他是政府工作人员,往年的话,他们中秋节之前和他们有往来的企业或单位,都会给他们送很多的东西,但是今年的企业或社会机构,也没有给他们再进行任何的礼品馈赠什么的。
第一个方面确实是风气、政策出台了之后,有这方面的顾虑;另一方面,是大家也可能是想看看这个风气到底是否是真正地落到实处。
观望也是很多人的习惯,它或者会变成中央反腐败的障碍,但是这股送礼风必须刹住。
其实实际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一个是经济上的负担,第二个是心理上的负担,就如果让以往的这种攀比之风越来越浓烈的话,其实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蛮沉重的负担。就是今年有这样的整体社会一个风气的提升和改善,对我们来讲其实是一件蛮好的事情。
公众更关注的是,节前因风声紧没法顶风送礼,那么节后是否会出现反弹?或者电子礼品卡真的会大行其道,导致收送更难监管?
对此,《浙江日报》就将关注的视角聚焦到收礼方身上。该报发表评论文章提到,“不收礼才能不送礼”。事实上当我们回看陕西原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案不难发现,他500多万的不明财产,根据其自述,正是其下属或者同学过年过节的送礼所得。而两个月前宣判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的受贿行为,也有很多就是发生在春节、中秋等大的节日前。这样的前车之鉴,都值得警惕与惊醒。
说到接收礼物的一方,我们不妨再看一个人民网联合两家咨询机构做的调查,就是“你认为节假日公款送礼现象最普遍的单位是哪”。你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都是占到非常大的比例。那么好了,我们再看送礼的一方,其实说到底,送礼的一方心情是挺纠结的,因为送礼你说是为了什么,送礼的人肯定是希望能给日后自己办事的时候图一个方便,现在是不让送礼了,眼下是方便了,但是送礼的人就会想,那我以后办事的时候,还能不能得到方便呢?现在不送礼是省了钱了,也省了力了,但是心却没有省下来。比如说今天我就看到,有一位民营企业主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就说,我好不容易以前靠送礼还有这种润滑,像这样的做法,我拉拢,把人心给收拢过来了,好不容易培养的关系,现在今年不让送了,那对我来说就是前功尽弃了。另外有些人还送,那我不送了,未来我不就吃亏了吗?对于种种观点,我们怎么样来面对,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李成言教授。李教授,其实摆在面前很实际的问题,有些人觉得我不送了,但是有一些人还送,我是吃亏的,怎么看这种心态?
我觉得这个心态确实是存在,因为在我们的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当中,确实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它过去遇到过,我不送礼可能就办不成事,我这个企业的项目拿不到,我这个企业就不能完成今年的任务等等,都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一种心态必须改变,这个心理的障碍会造成我们这样一个到了年节,不送礼不能办事的现象永远得不到解决。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严格做出规定,一方面送礼的人要严格规定,你送礼我要严厉地惩罚。另一方面,收礼的人也要严厉惩处。
您说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正好我要问您,可能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说送礼的人的问题,而是收礼的人的问题,如果说收的人不接收,那么送礼的人也就没有渠道去送,不知道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对,我觉得关键在收礼的人,因为在我们的权力部门,在一些利益相关的人那里,他就觉得你不给我送礼,没有好处,我就不给你办事。这样一个习惯延续了这么多年,很有惯性,所以就使得下面到了时候就想这样的一个问题,就很纠结,一直想办法要送礼。所以我们根本上解决这一个问题,就是要把收礼的人严格地卡住。
这个八项规定里面,是讲究两个长,一个叫“长期化”,一个叫“长效化”。也提到,要分步骤、分阶段地步步推进。你觉得刚才您说要收礼的、送礼的都要管,未来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重点给予考虑,一个是从公共财政的控制入手,在预算和决算上,我们要严厉地去把好这个关,而且要走法律的程序,通过严格的审查制度,制止在预算结算上能够有突破,能够有这样的一些项目的开销,当然他也会作假,比如说刚才报的,开了一些别的发票,什么办公用品等等,但是它是经不起查的,一查就出了漏洞。当然,最主要的就是还有一个问题,要把单位里面搞的小金库严格地取消,因为有一些钱是从小金库支持出来的,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杜绝,这样的一个问题不解决也不行。
第二个,就是要建立严格的制度规章,严格地监督检查,使我们的监督权利监督的到位,就会使送礼的不敢送,收礼的人也不敢收,他们的心理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最主要的是收礼的人有惧怕心理,我觉得他真的就不敢再收礼了,也没有这种侥幸心理了。
好,很谢谢李教授,我们看中央的严厉规定做出了种种的措施,其实它不是纠缠于什么礼不能送,或者说用什么方式送礼这不可以,中央要做的是要切断用公款送礼,但是就像所说的,这要分阶段一步一步地来,因为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好,这就是今天的节目,感谢您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