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行动目标—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为竹产业产品质量、产品品种类型、产业规模、综合效益逐步提升作出更深入与细化的布局。
在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时,习指出,“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竹产业顶级规模的国家。现阶段,我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微丝复合包装材料等技术取得较大突破,竹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包括竹建材、竹日用品等10余类、上万个品种。“以竹代塑”是主动作为开辟环保新赛道的缩影,为统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写下生动注脚。
而在国际上,中国也正在国际社会中积极倡导以竹代塑,体现中国大国担当。2022年6月24日,“以竹代塑”倡议被列入全球发展高层对线日,中国政府联合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以竹代塑”迅速成为国际国内高度关注的热点。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11月,《“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在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一系列行动正彰显着中国的所言所行。
一头连着低碳环保,一头连着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根小竹子,呼唤治理大智慧。把握好减塑降碳与生活便利的平衡点,“有形之手”的作用不可忽视。要让政策添助力,激发龙头带动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集约经营和集群发展。比如,加强规划引领,布局竹产业集群,优先支持竹产业企业和园区发展。又如,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重点支持竹产业科学技术创新、竹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再如,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研究和协调解决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
在我国政府的努力下,“以竹代塑”产品日趋多元化,竹纤维模塑餐具、竹质刀叉勺等“以竹代塑”竹制品销量增长迅速。但当前我国“以竹代塑”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塑料制品依然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限禁塑令”远未深入人心。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竹制品的销量和出口量虽逐年增加,但“以竹代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还有待提升;技术不够成熟的竹制品受限于产量和成本,尚未成为塑料替代品的首选。这就要求进一步夯实“以竹代塑”的产业基础,在质量、价格等方面增强竹制品竞争力,以便更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就经营主体而言,要下更大力气做好市场推广,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向科技要效益,向成本要空间。从产学研方面看,应坚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导向,强化竹产业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联合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化前景良好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头连着低碳环保,一头连着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根小竹子,呼唤治理大智慧。把握好减塑降碳与生活便利的平衡点,“有形之手”的作用不可忽视。要让政策添助力,激发龙头带动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集约经营和集群发展。比如,加强规划引领,布局竹产业集群,优先支持竹产业企业和园区发展。又如,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重点支持竹产业科学技术创新、竹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再如,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研究和协调解决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
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四川等竹资源大省均已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助力当地竹产业突破瓶颈、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例如,江西省出台《关于快速推进竹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以科学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动竹产业延链、强链、补链,鼓励竹笋产品加工公司在装备革新、智能投入等开展技术改造,全方面提升笋竹两用林经营水平、竹产品科技含量和竹产业总实力,增强竹产业集群的综合规模实力和竞争力。
“从今年起,每年改造高标准笋竹两用林5000亩,在省财政每亩补助500元基础上,县里统筹配套补助每亩300元。”同时,对新建宽度达3米以上的竹林道路,在省级补助1.2万元/公里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50万元(按0.5万元/公里的标准)用于支持竹林道路建设。“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助力竹材出深山、进工厂,更大程度降低企业原料及运输成本。”铜鼓县林业局林政资源管理股股长龚考文说。
其实,不只竹制品,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品还包括布制品、木制品、纸制品以及新型生物降解塑料等产品。在严控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加强对可替代材料产品研制、生产和推广的支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定能更好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