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质保证

有什么方法能减少塑料化工制品中的环境荷尔蒙对人体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5-05-12 18:31:45 栏目:品质保证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简写为EDCs,日文形象地描述为环境荷尔蒙)。

  顾名思义,这是一类能模仿、阻断或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激素的化学物质。荷尔蒙也是标准汉语翻译中的“激素”一词。激素是人体自产和运行的必须物质,前提是恰到好处。如果被包围在额外的环境荷尔蒙中,人体的正常运行会被明显扰乱。

  令人不安的是这些扰乱物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目前发现已经发现超过1000种EDC,这些EDC随处可见,包括双酚A、高氯酸盐、二噁英、阿特拉津(一种除草剂)、邻苯二甲酸盐、氯气、氟化物、阻燃剂、铅、砷、有机磷农药、汞、全氟化合物、乙二醇醚、壬基酚、多氯联苯等。

  详细介绍过各种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威胁(特别是可能诱发哪些癌症)。

  ),对于已确定进入身体的内分泌干扰物,也有一定的可能利用简单的办法来进行解毒或无害化。

  以三种最常见的EDC——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盐和多溴联苯醚为例来介绍解毒方法。前两种物质在各种塑料制品中最常见,当然也是微塑料扰乱人体内分泌的主要帮凶。

  双酚A(BPA)是一种合成有机物,大规模用来生产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大范围的应用于食品包装、饮水瓶、婴儿奶瓶、食品罐头内壁涂层、在小票/车票/发票上也常见。此外你穿的很多种化纤衣裤也有它的身影。

  在塑料制品普遍的使用的今天,完全避免塑料不现实,绝对没BPA进入体内的生活已经不可能,而且在很多发达国家这类塑料制品的使用甚至比中国更普遍、数量更多。

  那么,当BPA进入体内时,能不能增强人体排出和解毒BPA或降低危害性的能力呢?

  体外实验显示,多种乳酸杆菌有吸附BPA,降低培养物(或牛奶等食物)中的BPA的能力。

  对于大鼠的研究发现,与对照饮食组相比,食用富含干酪乳杆菌或短双歧杆菌食物的大鼠在一次性大量BPA暴露后,粪便中的BPA含量更高而血液中BPA含量更低,提示食用富含这两种益生菌的饮食能BPA通过粪便排出,减小BPA进入体内,诱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在浮游动物卤虫的研究发现,预先使用复合益生菌干预能降低卤虫因24小时半致死浓度BPA暴露造成的氧化应激和死亡率。推测益生菌可能通过增强卤虫的BPA生物转化能力来减轻其毒害。

  半致死浓度,LC₅₀,指在一段时间内,使50%实验动物死亡的化学物质浓度(通常用于气体、蒸气、溶液或悬浮颗粒)】

  对斑马鱼的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0μg/L BPA暴露处理会诱发斑马鱼(包括雄鱼和雌鱼)菌群异常,肠道、肝脏和大脑结构伤害损坏。如果BPA暴露期间补充复合益生菌,则能显著缓解以上损伤,通过菌-肠-肝-脑轴将这些组织恢复到接近正常对照组的程度。不过实验还发现对雄鱼和雌鱼的改善分子途径有差别。

  另一项大鼠实验着重关注益生菌能否改善BPA导致的雄性生育能力损伤。研究者用6周50 mg/kg体重/d的BPA暴露来诱发BPA损伤模型,益生菌干预组则暴露期间每天补充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菌株+植物乳杆菌菌株),并获得了有效改善的结果。

  BPA暴露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屏障受损,维生素D代谢紊乱,胆汁酸水平紊乱,肠道和睾丸氧化压力和炎症水平增加,

  血清和睾丸睾酮水平异常,睾丸和附睾器官指数降低,生精小管结构紊乱,精原干细胞减少,发生过程被破坏,以及肝脏和肾脏组织损伤。

  而微生物干预则能修复BPA造成的菌群紊乱,增加短链脂肪酸生成,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血液和睾丸中的BPA含量,增加睾丸激素水平,恢复生精小管结构,增加精原干细胞和发生过程所有阶段细胞的数量,修复肝脏和肾脏损伤。有益微生物可能通过促进BPA排出,改善维生素D代谢,恢复胆汁酸水平,调节睾丸脂肪酸降解和过氧化物酶体途径的基因表达来保护雄性小鼠的生育能力。

  ,主要用于提高塑料的柔韧性和耐用性,特别是在聚氯乙烯(PVC) 制品中。它们还被用于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涂料、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

  邻苯二甲酸酯会破坏内分泌系统并对人体导致非常严重破坏,从而阻止睾酮正常工作。长期接触可能导致:

  与BPA相似,完全避免邻苯二甲酸酯也几乎不可能,那么,我们只可以期待如何排出和解毒邻苯二甲酸酯。

  对小鼠和大鼠的实验发现,补充某些植物乳杆菌菌株能修复邻苯二甲酸酯 DEHP、DBP或MBP造成的菌群紊乱,短链脂肪酸合成减少,以及生殖能力损伤(包括睾酮水平降低、性腺发育异常、睾丸炎症、质量降低和睾丸组织损伤等)等症状。提示某些乳酸杆菌能预防和修复邻苯二甲酸盐诱发的男性不育(或性发育异常)。

  另外也有实验证明,补充某些植物乳杆菌菌株还能降低氧化应激,减轻邻苯二甲酸酯的肠道和肝脏毒性。

  有一项针对哮喘的研究关注了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于雌性小鼠气道健康的影响。哮喘是通过在第1天和14天腹腔注射过敏原,第28-30天通过气态过敏原诱发哮喘反应。

  哮喘造模是通过在第1天和14天腹腔注射过敏原(卵清蛋白),第28-30天通过气态过敏原诱发哮喘反应。】

  哮喘+DEHP+低剂量益生菌组,益生菌用量是上一组的5倍左右,其它与上一组相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哮喘相关细胞因子IL-5含量,高剂量益生菌干预还增加了血清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含量;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哮喘相关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其中高剂量益生菌的降低效果更显著;

  DEHP造成的上皮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和黏液过度分泌等问题。其中高剂量益生菌干预的效果的改善更大。

  一项对于斑马鱼的实验发现,食物途径的邻苯二甲酸酯DnHP暴露6个月会扰乱斑马鱼的内源性素系统,如果食物中同时含有特定植物乳杆菌菌株,能将内源性素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虽然上边的一些建议是积极的,但是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消费者不是专家,不知道怎么躲避这双重攻击。那么,如果同时暴露于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双重毒性,益生菌还有效果吗?

  研究者使用2种邻苯二甲酸酯(DEHP和DBP)和双酚A(BPA)单独或者共同暴露28天来观察对大鼠的影响。发现这些物质的毒性既有累加效应,共同暴露组大鼠的氧化损伤最大(比如胰腺和肝脏),2型糖尿病和哮喘相关基因表达最多。

  而每天这三种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后迅速补充复合益生菌则不仅能逆转上述氧化损伤,甚至几乎完全消除了生化、血液学和激素参数(甲状腺激素和睾酮)异常,并减轻了相对肝脏大小、进食量和器官组织学(肝脏、肾脏、脾脏)的变化。显示出保护

  ,食与心也介绍了益生菌对于微塑料暴露的解毒作用。那么,如果同时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和微塑料,益生菌还有用吗?

  共同暴露于DEHP和微塑料不仅会扰乱肠道菌群,还会导致肝脏和肠道出现严重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而益生菌干预不仅能修复菌群,还能逆转上述异常,减轻肝脏损伤。

  除了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其他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已有研究发现,益生菌干预能减轻阻燃剂多溴联苯醚和清洁剂壬基酚的毒害。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溴系阻燃剂,用于塑料、电子科技类产品、家具、纺织品等,以降低燃烧风险。这些化合物含有溴取代的联苯醚结构,可以通过抑制燃烧过程中自由基的形成来发挥阻燃作用。想起很多年前,消防检查的人还要求过实验室的木质书架实验柜等喷涂含PBDEs的防燃油漆。

  PBDEs会模仿甲状腺激素并改变甲状腺功能,对人们的内分泌系统导致非常严重破坏,导致甲状腺功能障碍(如甲亢)、智力下降、脑损伤、癌症和生殖障碍等后果。今天很多人出现的甲状腺状况有多少跟PBDEs有关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肯定知道这些事件的关联性。

  PBDEs不仅会扰乱后代的肠道菌群、身体发育和代谢能力,还会引起后代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特别是雌性子鼠可出现非常明显自闭症和多动症样行为表现。

  而如果在围产期同时补充特定罗伊氏乳杆菌菌株,则能使子代肠道菌群正常化,防止

  PBDEs诱导的雄性子鼠出生后体重增长缓慢,并改善了两性切齿萌出时间的异常。

  对于雌性子鼠,益生菌干预对于围产期PBDEs暴露的保护越来越明显,不仅正常化了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葡萄糖比值和血浆瘦素水平,还减少了重复刻板行为和多动行为(自闭症和多动症的一些主要体现)。

  (Nonylphenol, NP)是一种有机物,属于烷基酚类,大多数都用在制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s),大范围的使用在工业清洁剂、乳化剂、塑料添加剂、纺织品处理剂等。

  抗氧化相关的代谢途径,减轻了大脑炎症,并改善了壬基酚暴露诱发的抑郁行为。

  塑料制品近一个世纪以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其分解出的微塑料、其中可能含有的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却隐藏着巨大健康风险,是消化系统癌症、内分泌癌症、不孕不育、心理和神经系统和其他严重疾病的推手。

  高收入国家的塑料使用远比中国更加凶猛,但是从有害水平上看,似乎并没有引发前述的那些巨大社会流行病发生,与发达国家乳业、益生菌食物市场的丰盛可能有着一定关系。现在的发达社会无法回避塑料制品,但尽量努力减少暴露还是有必要的。由于这三种或多种危险物质通常同时出现,避免对身体的损害就需要对这方面的害处有足够的知识或认识。这方面日本近年来表现得比计较积极,推荐使用布袋,购物筐等,不建议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同时对一次性购物袋实施高价格措施。

  除了减少使用,更要增加人体自身排出微塑料、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的能力,并保护身体器官和组织免受进入体内的物质的危害。

  对待阻燃剂多溴联苯醚和清洁剂壬基酚等其他内分泌干扰物,在购买家具的时候需要像关注甲醛一样也关注阻燃剂的使用,更积极的是需要小心避免同时增强排毒解毒能力。

  了解有益微生物能让我们应对微塑料、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多溴联苯醚和壬基酚等内分泌干扰物威胁的好帮手,这才是十分重要的应对武器。即便我们从不购入这类产品,也难以避免在列车、飞机、公共汽车以及商场和游乐园里接触这些物质。

  补充活性益生菌或者富含活性益生菌的发酵食物,不仅能让我们排出这些毒素,还能对抗其造成的氧化应激和炎症,保护肠道、肝脏、肾脏、脾脏、胰腺、性器官(如睾丸和卵巢)、肺和大脑等免受这三类物质毒害或减轻毒性。

  更推荐自制发酵食物,并交替或者混合食用多种发酵食物。因为发酵相当于给益生菌进行扩增,其数量相对于益生菌产中的活菌数可增加百倍千倍,

  就经常用NS8发酵酸奶,NS9和NS5发酵豆浆,作为早餐或者午晚餐的饮品食用。

  重金属,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多溴联苯醚和壬基酚的危险性不仅在于其普遍性,即便见到或者使用也不知道身在其中,因而暴露途径十分复杂。除了通过食物和水经口摄入,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和多溴联苯醚也可能通过皮肤进入人体,比如眼镜框、防晒帽子、防护手套等等;通过呼吸进入体内,比如买来的塑料制品时,总有人会问,味道大不大?不用看到,一定会先闻到。因此人们日常的暴露量可能远超想象。我们更必须了解到的是:良好的肠道微生物其实在时时刻刻地保护着我们,我们就像不知道塑料制品的危害一样,也不清楚自己的肠道微生物对身体的保护。

  今天我们更必须了解到,补充益生菌能增强身体的排毒解毒能力,而最好能够降低暴露也能给身体更充足时间修复,让那些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疾病少来一点儿吧。